亚博体彩
新闻

    评论:人民币“入SDR篮子”没那么重要

    证券时报 2015-10-15 10:26

    从去年开始人民币是否能成为篮子货币就引起了极大关注,许多人把能否“入篮”的影响过度夸大,其实,如此敏感已经陷入了误区。

    2015年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每五年一次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评估年,因此,从去年开始人民币是否能成为篮子货币就引起了极大关注,许多人把能否“入篮”的影响过度夸大,其实,如此敏感已经陷入了误区。

    纳入SDR篮子仅微小象征意义

    所谓SDR,最初是为了缓解国际支付手段短缺的紧急状况而创设的一种政府间支付的工具,这一技术性安排是特殊历史环境的产物。

    SDR与各种货币之间存在汇率,反映的是它们之间的相对价格,目前SDR价格由美元、欧元、英镑、日元4种货币加权而成。如果将SDR比作股市指数,那么构成篮子的货币则类似于成份股。人民币纳入篮子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人民币走势会对SDR的走势产生影响,并且权重越大影响越大。

    什么样的货币有资格纳入SDR篮子?条件有二:一是该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有较大份额;二是其货币可自由兑换、自由交易,包括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这条要求是为了确保其汇率是“真实”的。由于人民币是否为是自由货币各方意见并不统一,所以,纳入SDR篮子意味着人民币为自由货币得到IMF官方认可,因此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但除此微小的象征意义之外,是否纳入SDR篮子对人民币地位、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并没有影响,这是因为:

    第一,SDR的计价作用意义有限。由于是一个“指数”,SDR可以平缓主要货币之间剧烈的波动,走势更稳定一些,但SDR本身并不在金融市场交易,只是在极少的情况下用于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其价格信号的意义非常有限。

    第二,SDR在全球货币储备中占比非常之小,可以忽略不计,并且还有进一步减小的趋势。SDR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尽管有种种力量试图复活它,但由于其先天的缺陷很难成功。

    第三,提高一国货币的储备地位,篮子货币身份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一国货币是否被别国储备,取决于双方经济贸易交往的重要性、汇率套保动机、政府间合作程度、金融市场发达程度、货币交易的便利程度(事实交易自由,而非任何组织认可的交易自由)等诸多复杂的因素,与是否是篮子货币之间没有关系。

    例如,瑞士法郎、黄金均未纳入SDR,但事实上它们都是重要的官方储备,沙特、伊朗的货币曾经是篮子货币但人们找不到任何理由将其作为储备货币。

    也就是说,如果其它因素不变,各国货币当局不会因人民币“入篮”而增加其储备,也不会因其未能“入篮”而减少其储备。

    人民币国际化不必削足适履

    在我看来,近年来人们不仅对人民币是否被IMF接纳为SDR篮子货币这类细节问题过度敏感,而且在人民币国际化总体层面上也存在很深的认识误区。

    人民币如果能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有利于提升中国经济实力,巩固中国的综合国际地位,但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主要是一种结果,而非可以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

    纵观历史,只有为少数国家或经济体的货币在贸易结算、金融交易和官方储备方面占有大部分份额,真正充当国际货币角色。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经济体量大且产业先进、金融市场发达规范,政治军事实力强大,拥有制度向心力和提供全球公共服务产品的能力与意愿。

    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前景不够理想,那么其追求货币国际化的努力注定是徒劳的,这方面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日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绝对经济实力和相对国际地位都出现上升,日本产生了推动日元国际化的强烈意愿。尽管日本在金融市场开放、货币自由兑换等方面很早就达到IMF的标准,日元早在1974年就是SDR的16只篮子货币之一,至今仍然拥有10%左右的权重,但这一切都没有最终推动日元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从结算货币、交易货币、储备货币三个层面上,今天日元离国际货币还十分遥远。日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仅占3%左右,以日元标价的国际债券也仅有2%~3%。从国际货币更基础功能——计价结算看,日本本国的进出口以日元计价的都只有30%左右,其它国家之间贸易使用日元的更是忽略不计。

    人民币非国际货币,对中国来说最直接损失就是在贸易和投资中承担过多的汇率风险,所以,人民币国际化最基础、最务实的内容,应该是扩大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使用。国际金融危机后,一些人受舆论误导而曲解了国家富强的根源,一些人荒唐地认为英、美等国的富裕靠的是对外掠夺,而货币是掠夺工具。这种曲解很容易让人脱离实际追求本币成为国际货币,以便于轻松地“从别人口袋里取钱”。这种无知而荒唐的观念,容易产生阴谋论的幻觉,在具体步骤上又很容易陷入削足适履的误区。

    一些人不仅对人民币成为全方位国际货币的难度缺乏相应准备,对这种地位的另一面也缺乏应有认识。国际货币并非“包赚不赔”,一个国家在国际治理和经济调节自由度方面可因国际货币拥有一些特别的优势,但同时也意味着一定的义务,甚至会形成负担。

    未来,国内金融市场自由化、外汇交易自由化仍然是一个大的方向,但在具体步骤和具体环节上,则没有必要过度被一些外部变量所牵扯。“成也不见得是多大成就,不成也不见得是多大挫折”,具体到人民币“入篮”这件事,当以此心态视之。

    应该更关注内部改革

    决定货币国际化的不是外部因素,资本项目自由化也不是国际化的充分条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资本项目都是可自由兑换的,但为何它们货币都无缘成为国际货币?历史经验表明,一国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除经济体量之外,根本还在于自身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在于其社会政治制度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也就是说,对于大国而言,其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内因起决定性作用。

    目前,我们内部改革正进入关键时期,微观重塑和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构,任务都相当艰巨,并且进展未如理想,应该形成合力推动这些问题取得突破。市场过度关注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对于一些细节方面的变化患得患失,反应过度,确实有进入误区之嫌。

    上一篇

    发改委前九个月批了1.8万亿投资 交通基建占半

    下一篇

    社保基金三季度减持多股退出前十大流通股东



    分享成功
    亚博体彩 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