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体彩
新闻
读书求职

每经网首页 > 读书求职 > 正文

《第一本经济学》,还原经济学严谨面目

每经网 2012-01-31 13:27:39

这本书告诉我们:经济学不是非得把人抽象成“理性人”或“经济人”,才能进行下去的无聊、无用的学科。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陈舒扬/文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弱点和局限,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和行动,这才是经济学的主题

《第一本经济学》的译者在序言中说:“经济学原本是帮助人们洞察世事、学习人与人相处之道的有趣学问。”--我理解的“洞察世事”,是说,经济学提供了一套由许多相互联系的概念组成的理论框架,我们用它来理解经济运行,和各种与稀缺、选择相关的社会现象。

不管市面上众多经济学读物声称自己何等有趣,经济学始终应该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没错,跟大多数的经济文章给大家的印象不一样,也同其他学科学者的指责不一样,称经济学“严谨”丝毫不为过。

《第一本经济学》就是一本还原经济学严谨面目的入门教科书。笔者上大学学的就是经济学,但所接受的主流经济学教育并没有令我对这一门学科产生兴趣,反倒是充满了困惑和怀疑,以至长时间里认定它是一门无聊且无用的学科:各种苛刻的假设,含糊不清的概念--当然,这并非经济学本身的过错,更多是大学里的研习、讲授方法所致,正因为如此,《第一本经济学》是像我这样的经济学学习者的福音。

经济学本身严谨,而学会经济学之后,世界在你眼里会变得“有趣”,很难说清楚“有趣”是什么东西,能够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解释一些现象,大概是乐趣之一,比如,我曾见到一位关注两性关系的编辑在网络上感叹:为何中国男女的择偶标准如此单向度,男人们结不起婚,因为绝大多数女人要求房子,反过来,男性择偶只看相貌和年龄,对女性别无他求。

这个话题下的回复里有很多说法,比如中国人没有“灵魂”,钱、权至上,比如人们对未来没有信心……其实我们不必扯出“灵魂”这么玄虚的名词,也能用经济学的语言来理解这一现象。

当一个“经济学家”向你解释,就会很有意思:人们的偏好各不相同,不管引起这些各不相同的偏好的原因是什么(在经济学的范畴里,这是一个不该也不必触碰的领域,在此不细说)。在婚配市场上存在的“择偶标准单向度”可以翻译为:人们表现出的“偏好”高度一致。这原本不太可能。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个市场上,人们选择的依据不是真实的偏好,而是某种可以量化的价值--就像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区别一样,前者是为各取所需而存在,后者中一方的目标则完全一致,即让自己的财富最大程度地增值。如此一来,若把婚姻看做某种消费品,那么很难说每个人喜欢的伴侣的风格都一样,不过若伴侣的价值对你来说是可以用房子车子的价值来量化的,就像选择股票一样,显然,所有人都会选择看起来最“值钱”的股票,而不是说我喜欢这支股票的名字、这支股票长得好看,就买它。

人们把婚姻当做资产来投资,而非出于情感和其他方面的需要而与伴侣结合,这也是“对未来没有信心”的表现,用经济学的话说,是倾向储蓄、保障今后的生活,而不是消费、享受现在的生活。

举完这个例子,已经提到了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几个概念:偏好、消费、投资、对未来的预期。事实上,由这个例子我们还能联想到更多的经济概念和现象,不过就此打住……

《第一本经济学》的第3课--《由行动推导出的经济学概念》中,这样说到偏好:

-偏好是个人的目标或欲望。

-偏好与具体的个人密不可分,所以我们说偏好是主观的。

-偏好是一种排序,不能量化。

-不同人的偏好不能加总。

还有一点我认为也值得提出,就是上文说过的,偏好的原因不是经济学的范畴。一个合格的经济学家,必然不会以经济学家的身份,批评人们庸俗的品味推高了烂电影的票房。

这一课的内容,在我看来,是以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思想写就的这本书中,最关键的部分;也只有在了解以上观点的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学习奥派经济学。

正因为如此,《第一本经济学》才说,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真实人的真实行动,它并不假设存在“理性人”或“经济人”;而在其他的许多经济学教科书里,假设出完美的“理性人”或“经济人”,他们就像上述例子中把可量化的财富多少作为择偶标准的人一样,无时无刻不通过理性的算计来做出决定。

这本书告诉我们:经济学不是非得把人抽象成“理性人”或“经济人”,才能进行下去的无聊、无用的学科。我很喜欢路德维希o冯o米塞斯--这个非常聪明、严谨的奥派经济学家的一句话,这本书里也引用了它: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弱点和局限,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和行动,这才是经济学的主题。”

责编 刘小英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亚博体彩 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